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钱贵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6:40:47   浏览:90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

钱贵


  不起诉制度虽然仅是刑事诉讼中起诉阶段的一个制度,却深刻体现了刑事诉讼基本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不起诉制度至少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不起诉制度符合诉讼经济的原则

  现代法律制度除了要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诉讼经济。西方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波斯纳认为,法律程序在运作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经济资源,为了提高司法活动的经济效益,应当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经济资源的耗费作为对法律程序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价值标准,并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实现这一目标[1]。这就是说,法律程序应尽力缩小诉讼成本,而达到最大化收益。作为重要程序法的刑事诉讼制度自然也不例外,贯穿整个刑事诉讼中的诉讼经济也是不可缺的,不起诉制度正是诉讼经济原则在起诉阶段的体现。不起诉制度,使不该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适时终止,缩短了诉讼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法院得以集中精力去处理更为重要的案件,从而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提高了司法操作中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

二、符合现代刑法思想

  传统刑法注重刑罚的报应功能,刑罚强调报复和惩罚,突出刑法对犯罪实行特殊预防的作用,而单一地采取罪刑相适应原则,有罪必罚,罪罚相当;现代刑法,尤其在二战以后,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观念的更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始注重刑罚的教育功能,强调教育改造,更加重视一般预防,在采取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时,采取刑罚个别化原则,探寻有无惩罚的必要。西方各国战后大都实行过所谓“非刑事化政策”,即对犯罪行为不一定均需诉诸法院而适用刑罚,可以采用保安处分、社会监督等其他手段来代替[2]。刑诉制度应反映和体现刑法思想。战后的现代刑法思想反映在刑诉制度上,就是重其目的性,求其合理性。在起诉程序中赋予检察官以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就是这种思想在刑诉制度上的体现。

三、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越来越注重保护当事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尽力避免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刑事诉讼中受到侵害。对于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来讲,尽早使之脱离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境地,是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不起诉正是适时地终止了刑事诉讼,从而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对被害人来讲,不起诉终止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追究,似乎不符合被害人的利益,但正确的不起诉并不损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为,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是以追究名符其实的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为前提,与此同时,对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如果作出了不起诉决定,法律允许被害人有权申诉或直接向法院起诉决定,这就从制度上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3]。

参考文献
[1] 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159
[2]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85
[3] David Kaye.The Laws of Probability and the Paradox of the Gatecrasher.ARIZ. ST. L. J.1981:62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非司法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共犯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非司法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共犯问题的答复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布日期:20030416
实施日期:20030416
文  号:[2003]高检研发第11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函)




    关于非司法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共犯问题的答复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你院《关于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共犯问题的请示》(赣检发研字[2002]7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非司法工作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勾结,共同实施徇私枉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以徇私枉法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此复。

长春市住房建设债券管理办法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住房建设债券管理办法

 (1993年9月25日 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13号)




  第一条 为贯彻《长春市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筹集住房建设资金,加快住房建设步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我市城区内公有住房的承租人,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房改办),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我市住房建设债券(以下简称债券)发行和认购归还的管理工作。
  债券发售和兑付的结算业务由“中心”委托市建行房地产信贷部办理。


  第四条 债券按照低息有偿的原遇一次性认购,到期一次性偿还。


  第五条 承租人应当按住房建筑面积和认购债券,具体标准如下:
  (一)已租住公有住房的承租人:每平方米为5元。
  (二)新配新建住房的承租人:每平方米为50元。
  (三)新配旧住房的承租人:每平方米为30元。
  (四)因拆迁安置的住房扩大面积部分(不含个人交纳扩大面积安置费的)承租人按本条第二项规定标准认购。
  (五)调串住房的承租人,接新配住房应购债券额与原住房应购债购券之认购;但调串的住房面积小于原住房面积,不再认购债券。
  认购债券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据物价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每年由市房改办公布一次。


  第六条 债券自认购之日起满五年兑付本息,年利率按3.6%计算,不计复利;逾期不领取本息的,不另计息。


  第七条 债券不记名,不挂失、不得提前支取、不得作为货币流通。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的,经市房改办批准,可以免购债券:
  (一)参加合用建房的。
  (二)以优惠价格购买住房的。
  (三)生活特别困难户。


  第九条 已租住住房承租人购买债券的,由住房出租单位申报住房建筑面积和应购债券数额,经市房改办批准后,由住房出租单位统一到市建设银行房地产信贷部认购。


  第十条 单位(含房屋开发建设单位)新建住房的,须经市房改办审查并确定新建住房认购债券数额,由“中心”与建设单位签定代售债券合同后,方可办理有关建房手续。


  第十一条 新分配公有住房的承租人,必须在认购债券后,才能取得住房的承租使用权,并按规定缴纳手续。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不得用公款为职工代购债券。


  第十三条 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存入“中心”在市建行房地产信货部开设的帐户,专项用于住房建设。


  第十四条 租住公有住房的承租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认购债券的,由职工所在单位按其应认购债券数额,从职工工资中扣缴债券款;单位不予扣缴的,由市房改办通知职工所在单位开户银行协助划转,并视情况对单位处以应购债券额20-50%罚款。


  第十五条 新配住房的职工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认购债券的,建房单位(含房屋开发建设单位),不得办理进户手续;办理进户手续的,由市房改办通知建设单位开户行协助划转,并对建房单位处以应购券额20-50%的罚款。


  第十六条 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用公款为职工代购债券的,所用公款全部没收,并由单位组织职工按规定认购债券款。


  第十七条 各县(市)、郊区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