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8:07:35   浏览:97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

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郑州人大网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已经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4月26日通过,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7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8月22日 



  
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
  
(2012年4月26日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2年7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市区规划区、上街区规划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规划区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目标,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所需用地和资金,逐年增加绿地面积。
  
  第四条 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县(市)、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建设、财政、城管、价格、水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五条 城市园林绿化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因地制宜、节约资源,注重植物景观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土植物应用。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园林绿化及其设施的义务,对破坏城市园林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有权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社区及其他组织,应当引导本单位人员、在校学生、居民等履行绿化义务,保护绿化成果。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园林绿化科学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增强公民履行绿化义务和保护绿化成果的意识。
  
  第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养等方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
  
  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共同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九条 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确定各类绿地界线坐标,划定绿地界线,并向社会公布。
  
  绿线确定后,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建设确需调整的,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不减少规划绿地总量的前提下,应当征求同级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规划审批权限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条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留足绿化用地面积。新建区的绿地面积,应当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改建旧城区的绿地面积,应当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新建区内,每十平方公里应当规划预留至少一处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公园用地,每一平方公里应当规划预留至少一处占地面积五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用地。
  
  第十一条 下列建设工程项目的绿地指标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居住区(含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其中集中绿地面积应当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以上;
  
  (二)单位庭院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其中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五;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三)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红线宽度(包括绿化带)大于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红线宽度在四十米以上五十米以下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红线宽度小于四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二十;
  
  (四)铁路、河渠两侧和湖泊、水库沿岸的防护绿地宽度,不低于三十米。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列建设工程项目属于旧城区改造项目的,其绿地率指标可以降低,但不得超过五个百分点。
  
  第十二条 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所列建设工程项目属于旧城区改造项目,按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执行确有困难的,经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绿地率指标可以再降低,但不得超过三个百分点。
  
  因降低绿地率指标减少绿地面积的,建设单位应当就近补建;无法补建的,由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易地代建,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在城市国有土地上建设道路防护绿地和居住区以外的公园绿地,建设用地由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采取划拨方式供应。
  
  第十四条 绿地建设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道路绿地、居住区以外的公园绿地,由市、县(市)、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由市、县(市)、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单位负责;
  
  (三)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除外)、居住区内的公园绿地,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
  
  (四)铁路、河渠、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的绿地,由有关主管部门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建设责任不明确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建设、方便养护管理的原则确定。
  
  第十五条 政府投资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应当依法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设计、监理、施工单位。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 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省、市等有关规定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实施监督。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建设工程项目应当将附属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
  
  建设工程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市、县(市)、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审查;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征求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竣工后,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自居住区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居住区内绿地的面积和位置应当在房屋买卖合同中予以明示。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制作绿地平面图标牌,在居住区的显著位置进行永久公示。
  
  禁止在居住区内绿地上建设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条 开发利用绿地地下空间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不得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绿地使用功能。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续前,应当征求同级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机关、事业单位和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适宜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
  
  第二十二条 公园、绿化广场沿街部分,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沿线单位,除有特殊安全需要外,应当实施开放式绿化。
  
  第二十三条 行道树应当选用寿命长、抗逆性强、遮荫效果良好的树种。
  
  提倡道路单侧种植双排以上行道树。
  
  第二十四条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合理安排地上、地下管线的位置及走向。地上管线不得影响树形完整及树木生长,地下管线应当按照有关规范与树木及其他绿化设施保持距离,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
  
  新建管线和新种树木,应当服从规划,本着后建让先种、后种让先建的原则协商解决。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绿化植物和设施的管护,按照专业管护与社会养护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地段责任制,保证植株健壮、设施完好。
  
  第二十六条 绿地和绿地外树木的养护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居住区以外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及行道树,由市、县(市)、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
  
  (二)单位附属绿地和树木、单位管界内的防护绿地,由该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内绿地,已实行物业管理的,由业主或者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 由其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县(市)、区财政应当给予适当补助;
  
  (四)临街单位、居住区、门店负责其门前自建绿化的养护。
  
  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和树木养护责任不清或者有争议的,由市、县(市)、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七条 禁止擅自改变规划绿地性质和用途。因城市建设和其他特殊原因确需改变规划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得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规划审批权限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八条 禁止改变公园绿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其他绿地性质和用途的,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就近建设不少于同等面积、不低于同等标准的绿地;无法就近建设的,按照易地绿化代建方式进行。
  
  第二十九条 因施工等原因确需临时占用绿地的,应当经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占用沿街花坛、绿篱、草坪的,应当缴纳绿地临时占用补偿费。
  
  临时占用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占用期满,占用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恢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第三十条 在公园绿地周边规定区域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续前,应当征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一条 设置户外广告不得影响绿化植物正常生长,不得遮挡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第三十二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偷盗、践踏、损毁树木花草;
  
  (二)借用树木作为支撑物或者固定物、在树木上悬挂广告牌;
  
  (三)在树旁和绿地内倾倒垃圾或者有害物质、堆放杂物、取土、焚烧;
  
  (四)在绿地内擅自设置广告、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五)擅自拆除绿篱、花坛、草坪;
  
  (六)在绿地内擅自摆摊设点、停放车辆;
  
  (七)在居住区以外的公园绿地内擅自设置经营性设施和项目;
  
  (八)污染、损坏建筑小品及游艺、休息、浇灌、照明等设施;
  
  (九)其他损坏园林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对园林景观路实行重点保护,禁止违反规划在道路绿地内开设通道。道路防护绿地或者带状公园宽度在二十米以上的,其外侧应当规划建设辅道。
  
  第三十四条 绿化植物妨碍公共交通的,园林绿化管养单位应当及时处理。
  
  因影响电力、通讯线路安全、工程施工或者其他非养护原因需修剪行道树的,由市、县(市)、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修剪。
  
  第三十五条 加强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虫情、病情、疫情测报、防治制度。
  
  严格执行苗木、种子检疫制度。引进的种子、苗木应当按规定经植物检疫部门检疫,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不得引进、种植。
  
  第三十六条 对古树名木按照有关规定实行重点保护,严禁砍伐和擅自移植,严防人为和自然的损害。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或者个人养护,市、县(市)、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和技术指导,制定养护办法及技术措施,建立档案、设置标志。
  
  第三十七条 对下列未列入古树名木的大树实行重点保护,非因自然枯死、达到更新期或者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所必须的,不得砍伐、移植:
  
  (一)法桐胸径四十厘米以上或者树龄五十年以上的;
  
  (二)泡桐、梧桐、杨树,胸径六十厘米以上的;
  
  (三)常绿树种胸径三十厘米以上的;
  
  (四)其他树种胸径五十厘米以上的。
  
  第三十八条 行道树树干周围应当实施透水、透气覆盖。
  
  修剪、移植、砍伐行道树应当由园林绿化专业养护单位实施。行道树缺株的,应当按照园林植物种植规范及时补栽。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不得砍伐、移植树木。
  
  经批准砍伐、移植他人树木的,应按规定予以补偿。
  
  砍伐、移植树木,坚持能修剪的不移植、能移植的不砍伐和就近移植的原则。
  
  第四十条 申请砍伐、移植树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建设工程施工所必须的;
  
  (二)发生严重病虫害已无法挽救或者自然枯死的;
  
  (三)危及人身、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安全的;
  
  (四)妨碍交通的;
  
  (五)树龄已达更新期的;
  
  (六)密度过大需要间伐、间移的;
  
  (七)改造绿化设施所必须的;
  
  (八)其他原因所必须的。
  
  第四十一条 砍伐、移植树木的审批权限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在市区公园绿地(不含居住区内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公共道路范围内的,由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在市区单位、居住区内的,由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在县(市)、上街区范围内的,由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四)移植古树名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对砍伐、移植树木和临时占用绿地的申请,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完毕。批准砍伐、移植树木和临时占用绿地的,发放许可证。
  
  因抢险、救灾、突发事故等紧急情况需砍伐、修剪树木的,可以先行砍伐、修剪,同时报告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险情消除后十日内,砍伐、修剪单位应当向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补办手续。
  
  第四十三条 经批准砍伐树木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补栽。
  
  补栽的树木胸径不得小于五厘米,并保证成活。
  
  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补栽或补栽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当缴纳树木补植费用,由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补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侵害,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擅自占用绿地或改变绿地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每平方米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拆除绿篱、花坛、草坪的,责令限期恢复,并处以每平方米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三)临时占用绿地期满后,未按规定期限恢复绿地的,从逾期之日起,按每日每平方米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处以罚款;
  
  (四)擅自修剪行道树的,处以每株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五)损伤、砍伐或者擅自移植古树名木的,处以每株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六)擅自砍伐、移植行道树和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大树的,处以每株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擅自砍伐、移植其他树木和损伤致死行道树的,处以每株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新建、改建居住区、单位庭院建设工程项目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每平方米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未按要求对绿地平面图进行公示的,由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之一的,可以处以每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七)项规定的,由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每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绿地养护责任单位因未履行养护责任或者养护不当造成绿地严重损害的,由市、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损害绿地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监理或者施工单位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承接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监理、施工业务的,由市或者县(市)、上街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监理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改变规划绿地或者其他绿地性质和用途的;
  
  (二)擅自降低绿地率指标批准建设项目有关手续的;
  
  (三)擅自调整城市绿线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五)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六)违法收取或者擅自挪用易地绿化代建费用的;
  
  (七)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其他绿地。
  
  本条例所称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本条例所称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以及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1989年12月20日郑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0年2月17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的《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1996年12月20日郑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7年4月4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的《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2000年6月23日郑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00年9月27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2005年4月28日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的《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白山市市区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及补偿安置暂行办法

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政府


白山市市区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及补偿安置暂行办法


  《白山市市区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及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已经2007年6月13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白山市市区征收征用
         农村集体土地及补偿安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市区内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保障被征地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征地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集体土地,是指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
  第三条 本市八道江区和江源区行政辖区内征收征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以下简称征用土地),对被征地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征用土地必须贯彻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服从国家建设需要;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总量控制和指令性计划管理。对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补偿安置,应当坚持依法、公开、公正和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征用土地和补偿安置的管理工作。
  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区人民政府所属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民政、卫生、农业、林业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做好征用土地补偿安置的有关工作。
  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由村民委员会代行其职责),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履行职责,做好征用土地补偿安置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征用土地管理
  第六条 建立和实行征用土地的预公告制度。在征用土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将拟征用土地的用途、位置、面积、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及禁止抢栽、抢种、抢建的提示等事项适时予以预公告。
  预公告发布后,因故未能征用土地,对拟被征用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或其他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第七条 征用土地预公告发布后,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市、区相关部门建立征用土地事务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部署相关工作任务,明确相关工作标准、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协调处理有关问题,保障征用土地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第八条 征用土地预公告发布后,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对拟征用土地的利用现状、权属、安置人口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并组织拟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认调查结果。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征用土地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解释有关补偿、安置的规定,指导农户生产经营,制止抢种农作物、抢栽果树、林木、苗木或者抢建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等行为,减少社会资源浪费。
  第十条 土地征用方案经批准后,当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发布征用土地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批准用途,被征用土地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口安置途径,办理征用土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和地点。
  第十一条 征用土地公告发布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被征用土地范围内的农作物和地上附着物等进行现场复(核)查登记,全面准确地掌握补偿、安置的基础数据。
  第十二条 征用土地的审批程序,按照《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补偿与安置
  第一节 补 偿
  第十三条 征用土地应当依法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偿、安置。补偿安置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含地下构筑物及设施,但不含有产权证照的房屋)补偿费。
  土地补偿费划拨给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主要用于开垦、整理土地,安排生产经营,也可以部分用于补贴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
  安置补助费用于被征用土地农民(包括调整土地安置被征用土地农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安置补助。
  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于被征用土地农民的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
  第十四条 计算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标准(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由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中介机构评估测算,报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具体补偿标准,由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中介机构评估测算,提出补偿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实行年度更新制度。
  第十五条 制定综合补偿价格,应当全面考虑被征用土地的地理位置、地类、等级,被征用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计算年度单位面积(亩)产值,农产品的类别和生产方式等各种构成因素合理确定。
  第十六条 征用土地的补偿、安置方案由办理征用土地的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方面拟定,由当地区人民政府组织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见后,报有权批准的机关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征用土地单位不得直接与被征用土地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用土地补偿协议。
  第十八条 补偿、安置方案公布后,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助集体经济组织详细公布被征用土地农户的姓名,被征用土地的类型、等级、面积、位置、界址,拟安置人口、劳动力数量,补偿安置标准、补偿安置办法等,接受村民监督,保证安置补偿公开、公正进行。
  拟安置人口应当是被征用土地单位享有村民权利、承担村民义务的村民。
  第十九条 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补偿:
  (一)在征用土地预公告发布后,临时抢栽、抢种果树、树木、苗木和农作物等。
  (二)违背植物自然生长规律、超过合理栽(种)植密度以外栽(种)植的部分。
  (三)在征用土地预公告发布后,临时抢建的建筑物、附着物。
  (四)在征用土地预公告发布后,临时挖筑的鱼塘、沟渠等设施。
  (五)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补偿的情形。
  第二十条 在征用农村土地过程中,涉及拆迁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房屋的,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节 安 置
  第二十一条 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应当按照征用土地的面积计算确定安置人口,实行以村为单位统一实施。
  第二十二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协调征地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和有关方面,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当地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对被征用土地农民的可行性安置途径,并在补偿安置方案中予以公布。
  第二十三条 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予以安置:
  (一)村内调地安置。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多余土地的,可以调整土地给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经营,并签订承包合同。
  实施调地安置的,按被安置人口数计算,将安置补助费划归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
  (二)入股经营安置。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民自愿、与用地单位协商一致的前提下,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征用土地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或者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为优先股入股经营,签订入股经营协议,确定经营管理、收益分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权利和义务。入股经营取得的收益,按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协议执行。
  (三)货币补偿安置。按照经批准的安置补偿方案确定的标准,对安置人口发给一次性安置补助费。
  (四)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四条 对被征用土地农民的安置,均为一次性安置。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可以根据补偿安置方案中确定的补偿安置方式以及本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一种方式获得安置。
  第二十五条 被征用土地农民的承包土地没有完全被征用,剩余部分继续享有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及时调整承包合同,确认其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六条 对依照本办法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不含调地安置的农民)或者在本办法颁布实施前已经因被征用土地或其他合法事由失去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经确认后,给予办理城镇户口,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低保、就业、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待遇。
  第二十七条 对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农民,核发《农村人口城镇化安置证明》,作为被征用土地农民办理城镇居民身份的依据。办理城镇居民身份手续后,有关部门凭该证明给予办理其享有城镇居民低保、就业、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相关待遇的事项。
  《农村人口城镇化安置证明》,由区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提供安置人口情况,以区人民政府名义核发。
  在《农村人口城镇化安置证明》中,应当载明持证者所享有的权益和相关待遇。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颁布实施前已经因被征用土地或其他合法事由失去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由本人向原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区国土资源部门组织有关方面公示、确认后,分批次报区人民政府核发《农村人口城镇化安置证明》,定期办理有关安置工作。
  第二十九条 持有《农村人口城镇化安置证明》、并已获得城镇居民身份的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享有下列待遇:
  (一)由公安部门负责办理其户口的农转非变更。
  (二)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社会保险部门负责组织已办理城镇户口的农民自愿参加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对其中有劳动能力的,纳入城镇就业保障体系管理,并提供就业所需的相关证明或手续。
  (三)由民政部门负责将已办理城镇户口、符合城镇居民低保条件的,及时给予低保待遇。
  (四)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将已办理城镇户口的农民,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范围,组织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五)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办理其应享有的其他城镇居民待遇。
  第三节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对安置补偿费用没有足额到位的征用土地项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划拨用地。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挪用征用土地补偿费和其他有关费用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立案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财政、审计、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资金按规定用途支付和使用;组织依法处理有关承包经营的事宜。
  第三十三条 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对征用土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或者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发布公告的人民政府提出书面听证申请。
  第三十四条 人民政府收到听证申请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举行听证会,依法、合理地采纳被征地农民提出的不同意见。确需调整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及时调整,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五条 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区级以上地方政府协调处理;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第三十六条 征用土地的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第三十七条 对补偿安置过程中出现的行政违法案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立案查处,维护土地征用秩序。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或者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自征用土地公告期满,阻挠征用土地工作的,由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阻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在本办法实施过程中涉及林地、草地、水面、滩涂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 国家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土地补偿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3年1月8日市政府第24号令发布的《白山市市区城市建设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补偿安置管理办法》和2004年3月16日市政府第27号令发布的《白山市市区城市建设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补偿安置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国质检动[2003]198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


003〕19号)精神,保证在进出境动物检疫中发现重大动物疫情时,能够


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封锁、控制和扑灭,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体


健康,促进对外贸易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局制定了《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


急处理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局立即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实施,同时将


本单位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实施方案报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


2003年7月4日


附件:


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保证在进出境动物检疫中发现重大动物疫情时,能够及时、有序、高效


地进行封锁、控制和扑灭,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贸


易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的适用范围和主管机构


(一)本预案适用于进境、出境动物检疫发现的重大疫情。


(二)进境重大动物疫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


病、寄生虫病名录》中的一类动物传染病;出境重大动物疫情是指《中华人民


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


(三)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实施工作。


(四)国家质检总局成立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总局


主管副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关司(室、局)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国家


质检总局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办公室设在动植物检疫监


管司,负责日常工作。


(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按照本预案规定,做好疫情监测、预防、控


制工作;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好控制疫情所需的经费支出、同时要做好物资、设


备、技术和人员的储备;在实施预案时做到统一指挥、反应迅速、有效控制。


二、疫情的确定


(一)进境动物疫情,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出版的《诊断试


验和疫苗标准手册》,或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动物疫病诊断标准”确


定。


(二)出境动物疫情,根据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动物疫病诊断标


准”确定,必要时参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出版的《诊断试验和疫苗


标准手册》。


三、直属局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领导小组。


各局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由分管动


物检疫工作的领导、有关处室、分支机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进境动物疫情检出情况、出境动物疫情监测和疫情检出情况,决


定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2.制定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计划,指挥实施重大动物疫情


应急处理预案的具体工作;


3.负责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疫情的情况,协调地方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以


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制定动物疫情对外解释口径。


(二)技术小组。


各局分管动物检疫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由动物检疫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


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技术小组,根据需要,也可请其他单位专家参加有


关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对进出境动物做好疫情监测、收集、分析等工作;


2.根据实验室检测、动物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等确定动物疫情,并


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动物疫情动态,提出动物疫情防治建议;


3.根据进境、出境动物发现疫情的具体情况,确定控制场所和控制区


域,提出控制、封锁建议,并组织、指导实施工作;


4.负责对防疫人员和疫情控制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5.领导小组布置的其他工作。


(三)执行小组。


各局根据本局的动物检疫业务工作和人员情况,组成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


理执行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组织实施对控制场所的封锁;


2.负责对进出控制场所的车辆、人员、场地及有关物品的防疫消毒;


3.组织实施对控制场所内染病动物和同群动物的扑杀、销毁,对动物产


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4.监视疫情动态,向领导小组报告疫情进展及处理情况;


5.领导小组布置的其他工作。


(四)保障小组。


各局根据有关部门职责,由行政、财务、后勤服务等部门,组成重大动物


疫情应急处理保障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所需资金,并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2.负责储备或紧急采购处理疫情所用疫苗、药品、诊断试剂、有关器械


等物品;


3.负责安排、调配处理疫情所需交通工具;


4.领导小组布置的其他工作。


四、进境动物重大疫情的控制措施


(一)确定控制场所和控制区域。


1.控制场所是指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所;


2.控制区域是指一旦由于隔离检疫场所管理不严,而造成疫情可能扩散


的区域。


(二)疫情通报。


1.在进境动物检疫中,确定截获重大疫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防疫措


施,在最短时限内上报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


3.如果疫情有可能威胁控制场所以外的地区,应立即通知地方政府兽医


主管部门,并报地方政府,由地方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控制区域的范围并采


取相应控制措施。


(三)对控制场所的措施。


1.对控制场所采取封锁措施,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出入控制场所。所有


出入控制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批准,经严格消毒后,方可


出入。


2.对控制场所内所有的易感动物及产品,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指导下


进行扑杀、销毁等无害化处理。


3.对控制场所内所有运载工具、用具、圈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消毒;对


动物粪便、垫料、饲料等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4.配合当地兽医部门对控制区域实施控制措施。


(四)应急措施停止。


按规定对控制场所进行了严格的防疫处理后,即可停止实施重大动物疫情


应急处理措施。如果划定了控制区域,控制区域的措施的停止,由所在地兽医


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五、出境动物重大疫情的控制措施


(一)出境动物疫情控制场所,是指出境动物饲养场所、或出境动物隔离


检疫场所;出境动物疫情控制区域由当地兽医行政部门确定。


(二)出境动物检疫发现重大疫情,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立


即通报当地兽医行政部门,并在8小时内报告国家质检总局。


(三)禁止发现重大动物疫情的动物及同群动物出境。对控制场所周围5


公里范围内的出口动物饲养场进行疫情监测,对发现疫情的饲养场,禁止动物


出口,并向当地兽医行政部门通报。


(四)配合当地兽医行政部门对控制场所和控制区域采取的紧急控制措


施。


六、其他事项


1.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根据本预案,结合本局的动物检疫业务工作,制


定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


2.对执行本预案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