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牲畜交易税施行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15:54:36   浏览:94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牲畜交易税施行细则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牲畜交易税施行细则
上海市政府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牲畜交易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在本市境内进行牛、马、骡、驴、骆驼五种牲畜交易的机关、部队、团体、农村社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除另有规定的外,都依照本细则规定缴纳牲畜交易税。
第三条 牲畜交易税,以购买牲畜者为纳税义务人。
互换牲畜,不论找价与否,均以互换牲畜的双方为纳税义务人。
第四条 牲畜交易税的税率为百分之五。
第五条 牲畜交易税按牲畜头(匹)的成交额计算缴纳。计算办法如下:
(一)购买牲畜的,按买方应付的全部价款计算纳税额。
(二)互换牲畜的,按当地同类牲畜的市场价格,经税务机关核定后计算纳税额。
第六条 下列牲畜交易,给予免税:
(一)经市人民政府确认,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社、队和社员个人,在恢复生产期间,持有乡人民政府以上机关证明购买自用的牲畜。
(二)配种站、种畜场(站)购买经县以上畜牧主管部门证明的当地优良种公畜和从国外或国内其他产区引进的优良种公、母畜。
(三)科学研究、医疗和教学单位购置专供解剖、试验或生物免疫制品用的牲畜。
(四)属于农村生产队所有、在生产大队范围内互换的牲畜。
(五)食品公司收购纳税后,在本市本系统内调拨的牲畜。
(六)牛奶公司所属各畜牧场之间相互调剂的牲畜。
(七)经市税务局审查批准,其他有特殊情况的牲畜交易。
第七条 牲畜交易税由牲畜成交地的区、县税务机关征收。
各区、县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定一些单位为代征代缴义务人。凡经税务机关正式委托代征的单位,可以付给代征手续费,作为代征工作的报酬。代征手续费按代征税款的百分之二计算支付,由代征单位或主管部门自行分配使用。
第八条 代征代缴义务人应设立代征税款专册,每日所征税款应逐笔登记入册,详细记明征税日期、纳税人姓名和地址、品名、数量、金额、应纳税款以及完税证号码等项目备查。
代征代缴义务人在征收税款时,应即填写完税凭证,交给纳税人。代征税款,原则上应在当天解交银行;所收税款较少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区、县税务机关核定解交日期。
代征代缴义务人解交税款时,应单独开具《上海市(通用)交款书》,注明完税证起讫号码,向银行解交。同时应将完税证的报查联和存根联送交税务机关。
第九条 牲畜交易税由纳税义务人在购买牲畜成交付款的当日,向成交地税务机关或税务机关指定的代征代缴义务人交纳。
第十条 牲畜交易成交纳税后,又撤销交易的,可在成交后五天内持纳税凭证向原征税机关提出退税申请,经查明属实,可以退税。逾期不再办理退税。
第十一条 纳税义务人不按规定期限纳税、代征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期限解交税款的,由税务机关限期追缴税款,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十二条 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义务人的购买和纳税情况,对代征代缴义务人的代征代缴税款情况,进行检查。纳税义务人和代征代缴义务人必须据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第十三条 纳税义务人偷税、抗税的;代征代缴义务人不履行代征义务,致使国家税收遭受损失,或者弄虚作假、挪用、侵吞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追缴或追补税款外,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纳税义务人和代征代缴义务人违反本细则规定的,任何人都可以检举揭发。经税务机关查实处理后,对检举人可在罚款收入百分之三十的范围内给予奖励;没有罚款收入的,可在补交税款百分之十的范围内给予奖励。并为检举人的正当检举揭发行为保守秘密。
第十五条 本细则在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税务局解释。
第十六条 本细则自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1983年4月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政务公开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德政办发〔2005〕48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政务公开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德州市政务公开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德州市政务公开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政务公开有关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依据《德州市政务公开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政府部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法律法规授权的其它组织、政府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驻德依法行使行政职能的省直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亦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务公开责任,是指应当实行政务公开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所应担负的责任。
  第四条 政务公开的责任追究由行政监察、人事等部门负责。
  第五条 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责任与处理相适应的原则。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和对象

  第六条 各级政府、政府部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法律法规授权的其它组织、政府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没有实行政务公开,在政务活动中搞“暗箱操作”的;
(二)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彻底,承诺不践诺的;
  (三)在政务公开中避重就轻,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的;
  (四)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欺骗群众和上级组织,逃避监督或骗取荣誉的;
  (五)授意、指使或者怂恿下属人员干扰政务公开,或者设置障碍,抵制政务公开监督检查的;
  (六)不及时处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对有关责任人包庇纵容,不向群众公开处理结果,致使矛盾激化的;
  (七)其它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且不按要求整改的。
  第七条 工作人员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工作时间脱岗、漏岗、延误正常公务,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正常公务的;
  (二)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备的事项不予受理、不及时办理和批复的;
  (三)不履行服务承诺的;
  (四)擅自提出额外的办事条件和要求的;
  (五)拒绝、干扰、阻挠政务公开主管机关检查、监督或编造情况、隐瞒问题的;
  (六)其它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且拒不改正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八条 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以下办法追究责任:
  (一)责任区分
  1.未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作出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的行政行为,由直接承办人承担全部责任。
  2.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或同意后作出的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的行政行为,由主管领导承担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
  3.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分管领导承担次要责任。
  (二)责任追究
  1.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告诫或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2.影响正常工作,或者给群众造成损失的,对部门或单位提出批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3.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对部门或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评优、评奖资格;对领导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评奖资格,视情节依据有关规定给予政纪处分;将直接责任人调离原工作岗位,并按规定给予政纪处分。
  4.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 作出追究决定前,应当全面、客观地调查取证,查清事实,认真听取有关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并根据情节、后果准确区分责任,作出相应处理,并下达书面通知。
  第十条 实行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反馈制度,被追究责任的部门、单位及个人,不仅要及时纠正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的行政行为,而且要将改正情况及时书面报同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一条 被追究政务公开责任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如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应于接到处理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向原处理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受理单位接到复议申请后,应于20日内做出裁决,并下达书面通知。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德州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海南省室外公共场所体育健身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海南省室外公共场所体育健身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省城乡室外公共场所体育健身活动的管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室外公共场所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及其管理。
本规定所称的室外公共场所是指广场、人行道和公共绿化地带等场所。对外经营的公园和公共体育场馆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省文体厅负责管理全省室外公共场所的体育健身活动。各市、县、自治县体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室外公共场所体育健身活动的日常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四条 室外公共场所的体育健身活动,以健康、小型、自愿、分散、就近为原则。
提倡城乡居民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鼓励单位在社区内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活动内容和时间、地点由单位规定。
第五条 在下列重要场所,不得聚集从事体育健身活动:
(一)航空港、港口、公共停车场等场所;
(二)省、市、县、自治县、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周边地区;
(三)广播电台、电视台、军事机关、军事设施及其他要害部门的周边地区。
前款所列场所的具体周边距离,由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以上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第六条 在室外公共场所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妨碍车辆行驶和他人行走;
(二)设置横幅、标语、旗帜等宣传广告和散发宣传品;
(三)宣传封建迷信;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由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或者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不受前款第(一)(二)项规定的限制。
第七条 跨县(市)、区、乡、镇(街道)所举办的超过100人的较大规模体育健身活动(以下简称较大规模体育健身活动),应当向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体育行政部门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举办较大规模体育健身活动。
第八条 较大规模体育健身活动的申请者必须是单位。
需要举办较大规模体育健身活动的单位,应当在举办前7日向举办所在地的市、县、自治县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对符合条件的,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准予登记;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者。
经登记的较大规模体育健身活动,应当按准许的时间、项目内容、地点和人数进行活动;需要变更的,应当由申请者向原办理登记的体育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反本规定未经登记或者未按准许的时间、项目内容、地点、人数限额举办较大规模体育健身活动的,体育行政部门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按本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或责令其解散;不听劝阻并违反国家有关法规的,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文体厅负责解释。



1999年8月29日